地理套利 | 如何在全球进行医疗套利?
最近刚好有一些读者问到关于海外体检的事,意识到得从行动上注意身体真优秀,毕竟是革命的本钱:) 其实海外医疗的地理套利这一块,更多只能说如何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全球的医疗质量排名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马来西亚😮 不过质量真的是杆杆的,还可以说粤语,普通话,英文,马拉文等;当然以上排名是综合了很多不同的因素,质量,性价比等,但其实很多国家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例如在香港、印度买标靶药等。
很多时候其实是被自身的见识限制了选择。
插一个小广告:海外医疗我们暂时只提供香港的疫苗、体检和泰国的试管婴儿、冻卵服务,以后会慢慢’改善’ 。
全球老龄化
话说之前经常泡在东南亚,对于老年化这个真的没啥感觉,就只有看到很多西方老人们扎推;但最近好几个月一直在外高加索区,真的明显有老年现象,特别在亚美尼亚(当地医疗相关的还很短缺。。
那么再回过头来,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西方老人们扎推在东南亚养老?🤔
因为东南亚这边不仅全年天气不要太赞,医疗性价比高,拿着欧元/美元的退休金还可以妥妥在东南亚活得像个king/queen:P 看看清迈,槟城这些地区的“老外”活得多滋润。
先不用思考到这么远的退休问题,日常的一些医疗问题其实也可以选择到其它地区解决;再偷偷多提一句:明眼人也应该都知道假如国内继续鼓励生育和老龄化并存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毕竟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是矛盾暂时还不是这么明显,因为日常被各种新闻抢眼球,感觉大家也已经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见惯不怪了;例如,看病居然要等2、3个小时?今年猪肉价这样的涨幅?由于空气污染,癌症发病率等?甚至996引来的各种亚健康等?有没有感觉每次去医院看病会感觉很不人性化?当然有钱的可以选择私立医院,但有没有想到假如再过十年后,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会怎样?
反正我是相信,人类以后会很长命的,以后拼的就是金钱和身体。
对于金钱这个,懂得利用杠杆规避风险应该是常识,而不是浪费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可惜很多人的观念还跟不上;例如趁自己年轻/健康的时候赶紧配置保险;不然等到年纪大了/生过大病了,保险公司也不一定接受投保,毕竟不是慈善机构。
我之前也提过很多次,其实保险也可以很好地玩地理套利:高能贴 | 深扒内地与香港保险的差异
假如已经有100万保险在身,甚至更大的保额,还会这么担心生病吗?反正我不太担心,出现有什么不舒服赶紧去检查,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作怪!
然后至于身体的话:
每年例牌做身体检查,适当健身,不要乱熬夜(咳咳 #note2self
海外看病小故事?
港真,这社会很现实的,有钱基本等于拥有更多选择权;或送上一个弯道超车的方法,医疗地理套利,在旅游或者日常可以留意多不同国家的医疗差异:p
当然,最好是二样都有。
例牌先来我自己的,曾经在清迈看病,做过身体检查、抽血等;在吉隆坡注射过疫苗,医生很nice,耐心,不用排队,价钱实惠,环境也很不错;最近也刚好在第比利斯做完身体检查,体验还是很可以的:)
然后也简单收集了一些身边的故事(简结版)

也分享一下私人暂时了解到的各国优势 🌍
体检类 💉马来、泰国、香港

很简单的道理,由于这边的人一般体毛偏浓密,那么很年轻的时间就会有意识去改善,所以整体的技术比较先进、水平也偏持平;但假如在亚洲的话,毕竟亚洲人大部分的体毛也偏少,除毛习惯更是很少人有,所以会看到整体技术一般般或者很贵,因为并不普遍。。
同理的,再拿大家经常去的泰国来说,一定会留意到其实泰国人做牙齿矫正很普遍;一轮打听下来,其实技术水平,价钱也会比普遍地比国内的性感:p
也欢迎在海外有过任何就医经历的可以留言分享小故事哈,给更多人了解到其实可以有更多选择:)
Stay tuned for more!
往期保险科普文系列👇🏼
重疾类
高端医疗险
储蓄分红险
然后必备的香港开户也欢迎参考🌟
虽然咱们客户的准福利就是这个免费的省心开户了
或者搭配其他国家的银行卡
Offshore Banking | 其实离岸银行开户哪有这么难!
当然不要错过这二篇,堪称来港前必阅:p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