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ing the system | 生活的另一些选择
这几天听了naval一个很有意思的互动提问,提及很有趣的一个点:leaving the system
包括:
1|Physical exit
实现地理独立
其实疫情已经帮很多人意识到了通勤的浪费时间和办公室的可有可无,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数字游民,各大公司也陆续走上了远程,多个国家也正式颁布了数字游民签证 ( 更多在会员区
一句话总结:有能力的人将会更自由
之前也曾在其实,全世界 != 国内 国外提过people from Somewhere vs People from Anywhere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越来越多人在转向People from Anywhere 🌍
推荐一部剧:the strange rock 讲述了地球由来到我们人类如何诞生,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来自其中一位宇航员说的话:地球是我家。
其实国界、规则这些东西都是人为的。
然后主流媒体的洗脑导致更多人拥有零和游戏心态,但对于真正能独立思考的人会把整个地球当作是自己的家,甚至实现了地理独立的会选择冬天在东南亚躺海滩,顺道医疗套利;夏天在欧洲喝红酒,偶尔去南美喝咖啡吃牛油果等多种搭配
甚至更上一层的:在没有外汇限制的国家办理银行卡,低税区注册公司,在性价比高的国家生活,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约会,拥有不同国家身份;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因为The curious have the advantage 👨🏼🌾
就在大部分人喜欢在嘴上抱怨,我们已经带着电脑到处在地理套利。
2|Digital exit
数字化无国界
曾在推特看到一句话:“internet friends” == “real friends”(网上的朋友近乎于真实的朋友) 通过互联网,几乎能接触世界不同角落的人。
话说近几年认识的朋友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感觉和很久前认识的人基本已脱节,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有种自己一直在成长,但他们在原地踏步的感觉。
但互联网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Intellectual loneliness.
无论什么细分话题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真的得擅用互联网,多做有价值的分享,收获更多 🖤 收获更多serendipity(意外收获
比起一张文凭,甚至是MBA,网络上的proof of work更来得有价值;其实最好的自我介绍不是秀头衔,而是show your work ( 秀在过去干过什么东西
这也是我选择build in public的原因之一,写文章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估计很多人只看到阅读量或好奇我赚多少钱;但其实通过持续输出高价值文章,不但换来了客人的信任,还链接了遍布不同国家的读者,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和获得不同的资源,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
build wealth
财富的形式其实分很多种,这个以后再谈谈,将会更bold地分享我的个人商业模式;公司模式已分享了,欢迎回顾:Geoarbitrage |首次公开我们的商业模式
3|Crypto exit
金钱自由
顾名思义,就是参与去中心化金融游戏
身边人基本都在讨论Defi、NFT、Dao这些,但有意思的是,感觉这波浪潮又和国内大部分人无关。。
话说比特币6万美元了,还有没上船的吗?
//
感觉以上三条线都是吻合的,也有点是极简主义的味道,打破国界限制,越来越轻松;可以预见,未来更多人会走上只要拥有网络便能全世界走,打开手机能轻松使用加密货币进行各种支付、在Defi接触更多衍生金融产品、甚至人人能成为天使投资人等 ( 刚尝试天使投资了二家我很喜欢的公司
没有肉身的限制
没有国界的限制
没有金钱的限制
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真实的新世界,见证着一切;不过假如让我再加上一点:身份规划,从最底层的架构来规划更多的自由。
其实这世界很多矛盾是人为的,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地,基本是出生就被动加入哪里的游戏,成长过程中学习游戏规则,大部分人默认选择适应模式,少部分人不适应,然后面对二个选择:flight or fight
但历史告诉我们,大部分反抗是无用的;当然起码还能反抗,当我觉得flight会更是更优解;难道还想下一代恶性循环经历一系列应试教育、洗脑,朝九晚五的无价值工作,高房价但低质量生活,社会上各种买买买的声音告诉自己应该怎么生活?
这当然没有对错之分,但不要忘记其实生活不止有一种选择;抱怨无用,行动才有用;这里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人生的其它可能性
Stay tuned fo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