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款私藏小众笔记神器: Roam Research
可能很多新读者会疑惑为什么明明大家每天只有24小时,但你可以一直生产高质量精品文,创业,还可以同时在不同国家浪 🤔
曾经写了一期哈:我是怎么满世界跑,创业,还可以一直输出干货的?
部分原因可能还由于我特别懂得用杠杆 🔧无非四大杠杆:金钱,人才,媒体,技术
Money
金钱
没有接受任何投资人的钱,公众号也基本没接任何广告;向来只推荐我认可的人&产品;好产品不介意免费写文安利 (就像这期)差的给我很多钱也不愿写。
不同人的追求不同,对我来说自由和安稳的睡眠比钱更重要;不过我比较醒目,懂得利用货币杠杆玩地理套利,把钱放大,毕竟自带金融底子。
Talents
人才
我背后的团队,基本每人自带语言优势,中西文化通混;还有公司部分业务的合作方,自带当地优质资源;但全部人拥有我最看重的品质:integrity
我特别尊重私人空间,不喜欢控制别人,所以只要我认同了的人,我会让ta们自动波玩;很多老板喜欢babysit总要盯着,但我较奇葩,结果导向;不管在欧洲还是在南美洲,按时优质完成任务就行,其它我不管。
Media
媒体
个人博客已经历了快三年的默默积累,也慢慢自带口碑,性感的复利效应。
Tech
技术
虽然暂时半桶水,勉强达到懂看代码的水平,但我比很多非技术人优秀的一点,特别擅长找工具克服自身短板;市面上也有很多nocode产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话说我们团队内部有一个神器栏,哈哈,就是我日常收集的各种处理问题大法:
公号暂时分享的神器也只能算是冰山一角,所以这期继续回到私藏神器推荐栏目,这期的主角是已经说了好久的Roam Research
算是半个老手,正式写期种草文。
Digital Garden / 数字花园
毕竟信息时代,到处都是信息,但很容易产生信息焦虑;曾经看过一句话:穷人花钱获取更多信息,富人花钱过滤无效信息,这是真的。
作为我们这类谈时薪的价值提供者和知识创作者;控制日常有质量的输入,学会整理知识,更好地持续输出才是王道;但会不会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做到坚持输出的?
其实我日常会看很多东西,还是那句Garbage In, Garbage Out 平时看精华,输出的才能是精华中的精华;看垃圾的,也就只能输出垃圾;也说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性感,所以每月的最后一期会分享部分营养摄取源:🔗 公开日志
Second Brain / 打造第二大脑
好奇大部分人是如何整理笔记的?🤔 微信的收藏夹?evernote? instapaper? 但收藏了或highlight后还会看的吗?感觉很多人记笔记就是在浪费时间作堆砌?


这里就不得不提zettelkasten大法:
其实当我们记笔记 – 关联以往相关信息点 – 再次领悟 – 实践,只有经过这一完整过程才真正变为你的知识,否则真的就只是在感动自己地浪费时间堆砌信息点。
但接下来要介绍的主角Roam真的是完美融合了zettelkasten的灵魂:)
Roam Research
这个神器特别有意思,创始人Conor White-Sullivan太任性,但我喜欢;话说从beta版,买课程学习跟到正式付费版,也算铁粉了;不过的确也是很小众的产品,估计只有追求极致学习的复利体验&热爱个人知识管理的发烧友才会知道的玩意,但一不小心很容易爱上。
现时定价,好东西必然不是免费的
What makes Roam different?
Roam的与众不同?
/ Bi-directional linking
/ Graph Overview
全局可视化


/ Knowledge Compounding

Hot KEYS

简单分享一些 👀
内嵌油管视频{{[[youtube]]: }}
内嵌PDF:{{pdf: }}
直接打开日志:CTRL + Shift + d
搜索:CMD + u
还有一些简单的Markdown语法
**Bold**Bold
__Italics__Italics
~~Strikethrough~~Strikethrough
^^highlight^^highlight
`Code`Code
“`Code Block“`Code Block
还有很多好玩的,已经分享在知识星球了:
Case Study / 个人案例展示
/ 记录日志


/ 阅读笔记
简单截图举例哈,这是我对每本书的分析:
/ 人物分析

简单分享影响我最大的五位


Conclusion / 总结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