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兴奋的,我们一直在打磨的公司网站终于准备面世;来来回回应该准备了大半年,主要我太追求完美,还是第一次有英文内容,有点小紧张;不过已经让很多位前辈批了改善意见,哈哈,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也打算把《工作》这个小栏目扩张为一期杂志,一本属于我们公司的独家月刊,但不对外公开,欢迎成为我们的客人哈,第一时间知道海外各类情况的最新进展:有朋友说,你这是不是傻,别人主动来咨询都不要太开心,你还这样挑剔;嗯,真不是傻,只是逐渐意识到二八法则,而且和真正懂我们价值的客人沟通整个体验是如沐春风的。双方共同进步是最好的,我们能留更多的时间craft the work&开拓更多国家的好资源,分享门槛终究是有的;最近看了一句话:区别对待,才是最大的公平互联网时代,免费的只会不被珍惜。
伊利终于把魔抓伸向了我,只因一个武汉大学生说出了真相……偶然看到的文,出现问题不解决,还是喜欢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所以说其实当困难,危机出现时是最好的时刻看清一个人、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最后,也想做一轮投票,有想看roam research的进一步分享版吗?(不介意多写自己喜欢的产品,喜欢用的就不介意一直背书)回头看,真的很多东西是互相链接的:connecting the docs 也想起当初发文很有意思,因为只分享了冰山一角的使用技巧,但手动能力高的自然会主动去鼓捣:然后更感动的,甚至有圈友打算购买5年铁粉包,但国内信用卡刷不了,找到了我们,当然是举手之劳协助,毕竟是我带入坑的;但懒的还是潜意识找100个借口说服自己:这新玩意不值得尝试;我比较奇葩,假如当我看到新玩意,尤其是有意思的人分享的,我会第一时间去看,10分钟内基本可以判断符不符合自己,值不值得深入投资(新东西毕竟有学习成本)行动力最区分人,真的。这不,我家助理终于首发分享 🇹🇷 一手经验永远最宝贵:语言、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行动力、独立思考、跨文化生活及融入的能力,感觉是我们团队的标配了 👀 不过假如真要说我们和别人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我们喜欢先静静做完,再慢慢分享经验;不然,大多数人喜欢先烂大街做广告,然后正中喜欢撸羊毛小白们的胃口,最终导致整个市场无敌浑浊。有意了解更多的欢迎上船哈,也想添加一条新规则:只要分享三条或以上干货&经验,被加精后入圈费全退!其实真不至在赚这几百块,设置准入规则更多是筛选行动力&告别伸手党;因为加了圈,就算只是简单办理银行卡,单圈友优惠价已经把门票赚回来,还有一年的独家海外干货和近距离和我们团队无限互动。也突然期待这个号以后能有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声音,前二天看了一个关于start a movement的视频,很共鸣:说到当自己一人在傻乎乎地在公共场合跳舞,不要害怕;因为当慢慢有了第一个同伴,第二个,第三个,从此聚沙成球,变成了一个movement,接下来,ta们将成为主角;感觉和我现在的心态差不多,希望能培养更多人才,然后能在这分享不同的声音;记得当初和助理说:这里没有条条框框,希望你把这当作一个平台,快速学习和发挥创意;其实在这个人人抄袭和大部分东西可以走自动流的时代,原创能力反倒变了更值钱的技能;蛋糕是做大的,而不是零和游戏;未来不介意接受有潜力的人投稿,但看到很多营销号一直在抄袭、洗稿,这类行为真low,但互联网不会忘记。最后回应标题,宅了大半年,终于恢复自由,回头看了在疫情期间的思考,还是蛮有意思的一段体验:All of humanity’s problems stem from man’s inability to sit quietly in a room alon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