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yranny of choice
过多选择的烦恼
所以多了很多公司规模化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获取金钱(但感觉很多人还是不懂金钱的真正意义,居然还有傻傻想吃免费午餐的,明明这些是最贵 )
但涌现越来越多的公司解决同样的问题,作为顾客越来越难做出选择,选择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多,我是深深有同感的,因为日常在不同国家解决问题,不断做选择 🛠
也分享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态度:我们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亦有筛选性地服务客人,其实就是互相选择。
客人选择我们协助解决问题,我们选择服务什么样的客人,这样长期相处下来同样有复利效应;因为多了信任,也不用再互相猜疑。
We’re aiming for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not a one-night stand.
我们公司走精致的会员订阅制,真不是为了赚那点小钱,我们更多是在过滤素质和行动力🙇🏽 所以假如没有付费意愿的也没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也能留有更多精力服务真正懂我们价值的客人:)
做业务固然重要,但快乐地做业务也同样重要;我是情愿退费也不要浪费时间“争论”的性格,因为时间更值钱;但遇到志同道合的,我们十分愿意作回馈,毕竟遇到愿意主动分享的太难得:
但估计只有老铁们才有留意到的规则:凡分享3条干货或以上,会员费全退回。
作为个人,只要我遇到了满意的服务&价值观一致的,同样不再苦苦寻找。
例如我是妥妥果粉,苹果公司解决了我的手机选择问题 📱我从此不用浪费时间看其他品牌;又例如我家楼下的咖啡店解决了我每天提神的问题;最近在土耳其也找到了一个瑞典牙医解决我常规的的口腔检查问题,固定的造型师解决头发问题等。
我前期会比较花时间&心思挑,一旦选好了,我就不会再浪费时间看旁边的,从此留回精力解决其它问题;同理应用到选择合伙人、团队招聘、选择软件等,长期投资才能获取更多的复利效应。
再举个例子,不知道大伙如何看待#找另一半这个问题,简单分享私人看法:
1. 对方能带给我额外的快乐
虽然也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但有他的出现我能更快乐,实现1+ 1 > 2
2. 二人共同成长
其实一个人生活挺简单的,但亲密相处下会迎来更多问题,更多机会进行自我认识。
话说这个话题当时和大佬讨论,他直接回复了这个给我:The tyranny of choice 然后我再去自己搜索做功课;喜欢他经常默默引导我思考,不会直接给答案我;其实最近很多话题都是和他的谈话中引起思考的,认真credit to 🦘
3. 未来的家庭游戏
这个说得有点远了,但感觉家庭游戏就是人生2.0升级版,这个关卡需要一个实力均等的合伙人共同游戏,所以更要认真选。
然后一起获得更多不同的人生体验,困难时互相扶持。
4. 欢迎补充更多
其实我的philosophy很简单:前期不断体验做加法,再进一步筛选和精简做减法,然后选对了就好好长期投资。
例如我已经环球走了三年多(前期不断看)然后选定了土耳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再做更好的选择)最近在看家具&认识当地朋友(选对了就好好长期投资)
又例如我是个效率工具控,前期从trello玩到notion到现在的roam, 感觉已经完美解决我的问题,现在专心用roam.
反正我现在的心态:
外边的餐厅多好吃也不够住家菜
设计多好的airbnb也不够自己亲自设计的家
多帅多好的男生也不够能持续滋润你成长的
感觉就是shallow&deep happiness的区别,但也更有趣的是:正正要体验足够多才知道哪些是好哪些不好,先做加法才能更好做减法。
但有时候看到很多人标准动作式地学习、工作、结婚、生小孩、退休,养老等,感觉挺好?但问题又来了:他们真的是快乐吗还只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探索未知做加法太痛苦?
我觉得心甘情愿地主动选择限制和被动选择差别很大,最后也引用苏格拉底的: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Stay tuned for more.
0 Comments